定价:54.00 元<br>徐锋/ 施游/ 窦亚玲 等 <br>电子工业出版社 <br>ISBN:ISBN 7-121-00765-7<br>开本:787*1092 1/16 <br>字数:486.4千字<br>印张:19 <br>印数:8000<br>页数:289 <br>版别版次:2005年2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<br><br>目录:<br>第1章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1<br>1.1 应用需求分析 1<br>1.1.1 应用需求调研 1<br>1.1.2 网络应用的分析 3<br>1.2 现有网络系统分析 4<br>1.2.1 现有网络系统结构调研 4<br>1.2.2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5<br>1.3 需求分析 8<br>1.3.1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 8<br>1.3.2 初步需求获取技术 9<br>1.3.3 收集需求的方法及产生需求歧义性的主要原因 9<br>1.3.4 需求分析的主要技术指标 10<br>1.3.5 需求规格说明与评审 13<br>1.4 例题分析 14<br>第2章 网络系统的设计 19<br>2.1 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 19<br>2.1.1 网络产品 19<br>2.1.2 网络技术 25<br>2.2 网络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6<br>2.2.1 网络设计目标 26<br>2.2.2 网络设计原则 27<br>2.2.3 网络设计标准 28<br>2.3 网络系统的设计 29<br>2.3.1 确定协议 29<br>2.3.2 确定拓扑结构 30<br>2.3.3 确定连接 33<br>2.3.4 确定节点 34<br>2.3.5 确定网络的性能 34<br>2.3.6 确定可靠性措施 35<br>2.3.7 确定安全性措施 36<br>2.3.8 网络设备的选择 37<br>2.4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 37<br>2.4.1 计划的制定 37<br>2.4.2 计划的实施 39<br>2.5 设计评审 40<br>2.5.1 评审内容 40<br>2.5.2 评审的形式 41<br>2.5.3 评审的过程 41<br>2.6 例题分析 41<br>第3章 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 49<br>3.1 物理层测试设备 49<br>3.1.1 电缆测试仪 49<br>3.1.2 网线测试工具 50<br>3.2 光纤测试技术 51<br>3.2.1 测试仪器 52<br>3.2.2 光纤布线系统测试 53<br>3.2.3 光纤连接与链路损耗估算 54<br>3.2.4 光纤测试仪 57<br>3.3 网络监视器和分析仪 58<br>3.3.1 概述 58<br>3.3.2 微软的网络监视器 59<br>3.3.3 Novell的网络分析仪 60<br>3.3.4 网络分析软件 60<br>3.4 过程监督 61<br>3.5 测试标准 62<br>3.5.1 我国的网络设备测试标准 62<br>3.5.2 测试标准现状 62<br>3.5.3 测试标准与RFC关系 63<br>3.6 连接测试 63<br>3.6.1 概述 63<br>3.6.2 电缆的2种测试 64<br>3.6.3 物理连接测试 65<br>3.6.4 逻辑连接验证测试 66<br>3.7 性能测试 67<br>3.7.1 性能指标 67<br>3.7.2 测试工具 68<br>第4章 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71<br>4.1 概述 71<br>4.2 用户措施 72<br>4.3 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 72<br>4.4 备份与数据恢复 75<br>4.4.1 网络备份系统 75<br>4.4.2 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系统 77<br>4.4.3 备份策略 77<br>4.4.4 灾难恢复措施 78<br>4.5 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 79<br>4.6 例题分析 80<br>第5章 网络系统的管理 89<br>5.1 网络管理概述 89<br>5.1.1 网络管理系统组成元素 89<br>5.1.2 网络管理的功能 89<br>5.2 网络管理协议 90<br>5.2.1 SNMP 90<br>5.2.2 MIB 91<br>5.2.3 RMON 93<br>5.3 网络性能管理 94<br>5.3.1 网络性能分析 94<br>5.3.2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(LAN控制器) 95<br>5.4 网络故障管理 99<br>5.4.1 常见的网络故障 99<br>5.4.2 网络故障的判断和恢复 100<br>5.4.3 常见网络故障诊断工具 101<br>5.5 网络安全管理 105<br>5.5.1 常见的危害安全分析 105<br>5.5.2 构建安全的防护 106<br>5.5.3 安全机制 107<br>5.5.4 网络防病毒措施 111<br>5.5.5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 112<br>5.6 例题分析 115<br>第6章 网络系统的评价 117<br>6.1 系统评价 117<br>6.1.1 系统能力的限制 117<br>6.1.2 潜在的问题分析 119<br>6.1.3 系统评价的要点 120<br>6.2 改进系统的建议 123<br>6.2.1 系统生命周期 123<br>6.2.2 系统经济效益 125<br>6.2.3 系统的可扩充性 127<br>6.2.4 建议改进系统的要点 127<br>第7章 网络系统实现技术 129<br>7.1 商用网络协议 129<br>7.1.1 SNA/APPN 129<br>7.1.2 IPX/SPX 132<br>7.1.3 AppleTalk 135<br>7.2 商务协议 137<br>7.2.1 扩展标记语言 137<br>7.2.2 CORBA 141<br>7.2.3 COM/DCOM 147<br>7.2.4 EJB 150<br>7.3 Web服务 154<br>7.3.1 Web 服务相关技术 154<br>7.3.2 Web服务的特点 156<br>7.4 可靠性设计 156<br>7.4.1 硬件高可靠性技术 157<br>7.4.2 软件高可靠性技术 161<br>7.4.3 系统维护高可靠性技术 162<br>7.4.4 容错技术 165<br>7.5 远程访问服务器 167<br>7.5.1 远程访问服务器 168<br>7.5.2 远程认证拨入用户服务 169<br>7.6 多协议共存 170<br>7.6.1 多协议体系结构 171<br>7.6.2 MPLS的功能 172<br>7.6.3 MPLS的核心技术和组件 172<br>7.7 地址服务 173<br>7.7.1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173<br>7.7.2 IP协议 176<br>7.7.3 IPv6技术 177<br>7.8 DNS系统 180<br>7.8.1 域名系统 180<br>7.8.2 DNS解析原理 180<br>7.8.3 完全合格的域名 181<br>7.9 电子邮件 181<br>7.9.1 SMTP协议 181<br>7.9.2 POP3邮局协议 182<br>7.9.3 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协议 185<br>7.9.4 因特网消息访问协议 186<br>7.9.5 LDAP协议 186<br>7.9.6 邮件列表 188<br>7.9.7 WebMail 189<br>7.10 电子新闻 190<br>7.10.1 新闻组概念 190<br>7.10.2 新闻组和层次 191<br>7.10.3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191<br>7.11 WWW服务 192<br>7.11.1 WWW 192<br>7.11.2 超文本传输协议 192<br>7.12 负载均衡 193<br>7.12.1 负载均衡概念 193<br>7.12.2 传输链路聚合 194<br>7.12.3 带均衡策略的服务器集群 194<br>7.12.4 高层交换 194<br>7.12.5 Web内容智能交换技术 194<br>7.13 电子身份认证 196<br>7.13.1 电子身份认证 196<br>7.13.2 数字证书 197<br>7.13.3 数字签名 197<br>7.13.4 公钥体系基础框架 197<br>7.13.5 认证授权 198<br>7.13.6 电子身份证 198<br>7.14 服务机制 199<br>7.14.1 服务供应商 199<br>7.14.2 供应商漫游服务 200<br>7.14.3 拨号IP连接 201<br>7.14.4 CATV连接 202<br>7.14.5 IP电话 205<br>7.15 因特网广播 208<br>7.15.1 因特网广播的概念 208<br>7.15.2 IP组播技术 208<br>7.15.3 Internet组播主乾网络 209<br>7.15.4 IP组播路由及其协议 209<br>7.15.5 IP组播路由中的隧道传输机制 211<br>7.15.6 组播的高层协议 211<br>7.15.7 可靠组播协议 212<br>7.16 移动通信 212<br>7.16.1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介绍 212<br>7.16.2 900/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212<br>7.16.3 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213<br>7.16.4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213<br>7.16.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按功能分类 213<br>7.16.6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按频段分类 214<br>7.16.7 第四代通信技术 215<br>7.17 EZweb 215<br>7.17.1 EZweb概念 215<br>7.17.2 EZweb业务 215<br>7.17.3 其他无线技术简介 216<br>7.18 电子数据交换 216<br>7.18.1 电子数据交换概念 216<br>7.18.2 EDI系统要素 217<br>7.18.3 EDI标准 217<br>7.18.4 基于Internet的EDI 218<br>7.18.5 Web-EDI 218<br>7.19 电子商务 219<br>7.19.1 电子商务概念 219<br>7.19.2 B2B 221<br>7.19.3 B2C 223<br>7.20 电子政务 225<br>7.20.1 电子政务的概念 225<br>7.20.2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225<br>7.20.3 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 226<br>7.21 主机服务提供者 227<br>7.22 ASP 228<br>7.22.1 ASP的概念 228<br>7.22.2 ASP模式的优点 229<br>7.22.3 ASP的应用步骤 229<br>7.22.4 ASP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230<br>7.23 数据中心 230<br>7.23.1 数据中心的概念 230<br>7.23.2 国内外IDC的类型 230<br>7.23.3 第三代数据中心 231<br>7.24 例题分析 232<br>第8章 网络新技术 239<br>8.1 光纤接入 240<br>8.1.1 FTTH接入 240<br>8.1.2 无源光网 241<br>8.2 无线接入 249<br>8.2.1 移动电话系统 249<br>8.2.2 无线局域网接入 255<br>8.2.3 微波接入 258<br>8.2.4 卫星接入 266<br>8.2.5 蓝牙接入 266<br>8.3 主乾网络 267<br>8.3.1 IPoverATM 267<br>8.3.2 IPoverSONET/SDH 269<br>8.3.3 IPoverWDM 272<br>8.4 通信服务 273<br>8.4.1 全天候IP连接服务 273<br>8.4.2 本地IP网 275<br>8.4.3 IPv6 275<br>8.5 网络管理 279<br>8.5.1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 279<br>8.5.2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 280<br>8.6 网格计算 282<br>8.6.1 网格计算的概念 283<br>8.6.2 网格计算的关键技术 284<br>附录 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(2004年新版) 287<br>参考文献 291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lingshengxiyou/article/details/126289950?ops_request_misc=&request_id=9e07fe24943a4a2881a0008e0f2e7b40&biz_id=&utm_medium=distribute.pc_search_result.none-task-blog-2~blog~koosearch~default-28-126289950-null-null.268%5Ev1%5Econtrol&utm_term=dns%E9%98%B2%E6%8A%A4
原创文章,作者:优速盾-小U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dnb.net/bbs/archives/21282